Hi 我是 Vicky。
上週, OpenAI 推出 GPT4、Microsoft 推出 Microsoft 365 Copilot,以及 Google Workspace 導入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
其中,有兩個與 OpenAI Mafia (OpenAI 幫)有關的消息是:Anthropic 釋出 Claude、Adept 募到3.5 億美元。(有興趣看更多的讀者,可以在這篇貼文看到詳細的介紹)
這週,來聊聊 OpenAI 的四位重要人物,他們近期對於 GPT-4 的看法。以及,美國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剛成立的故事、 S05 的鬼才們。
最後,最近多了很多讀者的訂閱。無論你是最近剛訂閱的新讀者,或是訂閱了一段時間的讀者,非常感謝你願意花下時間訂閱、閱讀。
希望你會喜歡這期的內容,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GPT-4 Squad 對 GPT-4 的看法
15 日,凌晨 OpenAI 發布了 GPT-4 的模型,一覺醒來各大社群都被這個消息洗版。
但推特上有個帳號 Smoke-away 分享了一張圖,寫著「GPT-4 Squad」。上面有四個人:分別是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總裁 Greg Brockman、共同創辦人 Ilya Sutskever,以及 CTO Mira Murati。
從 2022 年開始幾乎只要 Altman 參加公開場合,都會被問到 GPT-4 有關的問題。比較特別的是,近期其他三位都很頻繁地出現在媒體面前,並針對 GPT-4 有蠻多的發言。很值得一看的 ABC News 對 Altman、Murati 的專訪。(因為難得 Altman 穿正裝,歪)
以下,整理近期他們對於 GPT-4 的看法與侷限。
Sam Altman:模型是推理引擎,不是事實資料庫
在 ABC News 專訪中,Altman 表示,「AI 將重塑我們的社會,它會帶來真正的危險,卻也是人類迄今為止發展出的最偉大的科技。」整場專訪中,他主要圍繞在對錯誤訊息的擔憂、防範潛在危害等安全性問題,或是 AI 會否取代人類工作的議題。
比較有趣的是,Altman 提到蠻有趣的看法是:以「推理引擎」(reasoning engine),來思考 OpenAI 所創造的模型才是正確方法,而不是「事實資料庫」(fact database)。
他解釋,這些模型可以充當事實資料庫,但這並不是它們的特別之處。我們希望它們做的是更接近於推理能力,而不是記憶能力。
這或許與 Microsoft 執行長 Satya Nadella 的想法有些接近。在 2 月初,Nadella 接受《The Verge》的訪談中,談到 new Bing 不僅是搜索引擎,它是個「答案引擎」(answer engine)。
在推出 GPT-4 的當天,Altman 發了推文提到,「GPT-4 依然有缺陷、依然有極限,依然是第一次用的時候最驚艷。」
在今年 1 月初,Altman 接受了 StrictlyVC 的對談。論壇主軸談了一些 OpenAI 的未來展望、破解謠言,以及他的投資心法,也回應了當時外界對於 GPT-4 的期待。
他直言,「大眾可能會對 GPT-4 感到失望」。過去,謠傳 GPT-4 參數將達 100 兆,目前 GPT-3 則是有 1750 億個參數。Altman 強調,「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Ilya Sutskever:擔心安全、害怕競爭,成為對 GPT-4 細節保密的理由
OpenAI 宣布了新一代的語言模型 GPT-4,但 AI 社群中的許多人對缺乏公開訊息而感到失望。對此,OpenAI 共同創辦人 Ilya Sutskever 接受《The Verge》採訪時,給了兩個為什麼他們對 GPT-4 細節保密的理由:害怕競爭、擔心安全問題。
他解釋,有很多公司都想要開發像 GPT-4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但這裡領域競爭很激烈。再加上,GPT-4 並不容易開發,而 OpenAI 花了很多時間才做出來。
以安全層面來談,Sutskever 表示,隨著這些模型變得越來越有效,能力越來越強的同時,不想公開它們是有道理的。
無論是 OpenAI 的名稱或是初衷,是成為一個協作和開放的研究組織。但 OpenAI 拒絕透露 GPT -4 的架構、建立該系統的具體方法、數據和其他細節等。
實際上,OpenAI 可能沒有大家想得這麼 open。Sutskever 被問到為什麼 OpenAI 改變分享研究結果的方式,他坦率地說,「我們錯了!」。他給出了一個預言,「幾年後,每個人都會清楚地認識到開源 AI 是不明智的。」
Greg Brockman:未來更廣泛地推廣,將會是緩慢且有意的
科技媒體《TechCrnch》採訪 OpenAI 總裁 Greg Brockman,當被要求比較 GPT-4 和 GPT-3 時,Brockman 只說了一個詞:不同。
GPT-4 更強大的地方,在於提供更符合事實的陳述,並允許開發人員更輕鬆地制定風格等。此外,也能理解圖像,允許添加標題,甚至詳細解釋照片的內容。
和 Sutskever 一樣,Brockman 對於 GPT-4 的具體細節,他並沒有多談。
但他說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話,無論何時進行更廣泛的推廣,OpenAI 在評估風險和收益,都將是「緩慢而有意的」。主要針對目前他們僅將 GPT-4 的圖像分析功能與一款名為Be My Eyes的視障人士輔助應用程序合作。
Mira Murati:GPT-4 帶來更多機會
身為 OpenAI CTO 的 Mira Murati,近來較常出現在螢光幕前。從在 2022 年底 ChatGPT 爆紅後,她上了 Trevor Noah 的 The Daily Show,到了今年她也出現在 TIME 等媒體或活動中。
在 GPT-4 發布的兩週前, Murati 曾表示希望少一些 GPT-4 的炒作會比較好。當時,她並未透漏何時會發布,但認為這可能會「擴大更多機會」。現在事後來看,也確實如此。
她也和 Altman 一起參與了 ABC News 的專訪。雖然時間不長,但回答地都蠻精準的。不約而同也強調了 GPT-4 的推理能力。她表示,「我們從 GPT-3.5 到 GPT-4 看到的最大差異之一是更好推理能力,我們的目標是預測下一個詞彙。」
從商業角度不難理解,身為一家公司不想公開或分享太多研究細節。其中探討這可能是為了避免陷入版權等法律問題。但另一方面不公開相關細節,卻也成為許多人的擔憂。
Y Combinator 與 S05 的鬼才們
時間倒回 2005 年,美國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剛成立,隔沒多久他們迎來了第一批(縮寫代號為 S05)的創業家們。
在這一批的創業家,後來也都在不同領域展露頭角。其中,包含了現在矽谷非常知名的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他曾在 Paul Graham 的欽點下,在 2014 年擔任 YC 總裁,任職將近五年的時間。
其他,同一批的創業家,還有 Alexis Ohanian、Steve Huffman、Aaron Schwartz、Brett Gibson、Blake Ross、Joe Hewitt 等人。他們後續也參與了 Reddit、Twitch、Firefox 等公司的成立。
YC 成立故事蠻浪漫的:找不到工作,我們來搞個自己的事業
Paul Graham 成立 YC 的故事,除了有些理想之外,某部份還蠻浪漫的。YC 有四個共同創辦人,分別是 Graham、Robert Morris、Trevor Blackwell,還有當時 Graham 的女友 Jessica Livingston (後來成為他的妻子)。
在 1996 年,Graham 、Robert Morris 一起創了全球最早的網路商城 Viaweb。沒過多久,他們招募了 Trevor Blackwell 。3 年(1998)後,他們以 4960 萬美元賣給 Yahoo 順利出場。
時間快轉到 2005 年,一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讓他有了成立 YC 的想法。當時,他分享的題目是「如何創業」。身為電腦科學家 Graham 本來就被學生當作大神崇拜,來講這個題目又多了幾分傳奇的色彩。
其中,有遠從維吉尼亞跑來演講的 Alexis Ohanian、Steve Huffman 在會後約了 Graham。聊了他們正要創的業:用簡訊訂餐來改變餐廳運作的方式。但他們兩位後來跑去做了 Reddit,也成為 YC S05 第一批校友。
這件事也帶給 Graham 一些不同的想法。
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他對於分享他所擁有的知識依然有種興奮的感覺。雖然 Graham 對成為創投家有所保留,但可以指導年輕創業家或許是種不錯的回饋方式。
「創業者應該至少能得到一點天使投資,如果沒有人投資他們,他們要怎麼開始?」也就是在這時有了一點對於 YC 的想像。
如果說 Viaweb 的成功出場,為 Graham 和其他共同創辦人帶來巨大的成功,那麼當時 Graham 的女友 Jessica Livingston 還正在找尋屬於她的舞台。
接下來,是整個 YC 創立故事最浪漫的地方。
Livingston 在職涯早期做過了許多蠻多工作。有做過 Fidelity Investments 客服,主要解決散戶的帳戶問題(但她很不喜歡這份工作)、在紐約從事投資人關係的工作,也陸續在美食雜誌、婚禮策畫公司等工作一段時間。
到了 2003 年,她在投資銀行 Adams Harkness 擔任行銷,在這段工作期間,她收到 Graham 在家舉辦的聚會邀請。兩人一拍即合。Livingston 寫道,「我覺得我終於遇到了真命天子」,他們也開始約會。
隨著交往越深,Livingston 也因為 Graham 的關係,對創業圈的事也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新創早期的故事,反而她對自己工作參與公司上市後期這段開始慢慢沒了興趣。
於是,為了更貼近新創早期的階段,她後來申請了某家風投公司,正在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Graham 也和她聊了很多,如果她順利進去之後要如何改變風險投資這個行業等,或是跟她說早期資金有多糟糕等。
這些討論都圍繞在一項核心的假設:如果可以讓創業變得更容易,那麼就會有更多人開始創業。隨著她等待面試結果的時間越長,這個假設變得越來越具體,也更吸引人。
直到一天晚上,Graham 只是說了,「讓我們開始我們自己的」(Let’s just start our own)。
隔天,Graham 說服了 Morris、Blackwell 以兼職的身分加入 YC ,最早的想法是由他們挑選和建議新創。而 Livingston 來做其他事情。
如果要說 YC 和傳統風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致可以分為兩個:(1)提供大量早期新創少量的資金與資源,傳統風投通常只對少數成熟新創提供大量資金。(2)比較特別的是,YC 的計畫最主要的招募受眾是工程師。 Livingston 解釋,我們認為他們可以處理新創技術面的問題,就像 Graham、Morris、Blackwell 一樣。
YC 除了給予早期新創相當豐富的資源、資金外,更獨特也更關鍵的資源是「人」。不僅能夠吸引到非常優秀的創業家,這點也能從 S05 的鬼才們看到線索,人們聚集的地方形成了社群,也更容易產生網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