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Vicky~
這陣子,在 Twitter 的簡中社群中看到《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the Objective》一書不少的分享。也讓我蠻感興趣的,於是找來讀。
2015 年出版,近來會被熱烈討論的原因,除了簡體中文版剛出之外,身為電腦科學家的作者 Kenneth O. Stanley、Joel Lehman 近期都到了 OpenAI 任職,分別擔任研究經理、研究科學家的職位。
這期的內容,主要介紹《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的一些想法和延伸討論。
從中討論幾個問題:為什麼該質疑目標神話的價值?沒了目標該如何尋找意義?沒有目標,該如何做也能有偉大的成就嗎?
喜歡這期的內容,也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 Vicky's newsletter,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OpenAI 科學家:尋找新奇的可能性,是通往偉大的關鍵
有沒有一種經驗是當你試著找某個東西,一直找不到,但哪天你不找了,那個東西就會自然出現了。
《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這本書想要討論的,正是這概念,只不過在找的東西是「偉大的創新想法」。
他們在 AI 研究領域中發現了「目標悖論」:一旦創造一個目標,就會毀了實現它的能力。也就是,一旦設定了極具野心的目標,將會難以實現。呼應書名:偉大是不能被事先計畫的。
反之,停止嘗試實現某種偉大的目標,更有機會發現偉大的想法或事物。
這裡討論的目標,是極具野心、解決複雜問題的目標。在這之中,有些目標是不確定的。像是創造出沒有任何風險的無限能源、令人信賴的 AI 等偉大的創新、深刻的洞察。
當然,在面對一般的目標,培養新習慣、戒除壞習慣等,不在這討論範疇。不過對這類型的目標而言,設定、落實目標是有幫助的。
回過頭來說,為什麼人會如此迷戀設定目標?因為目標本身創造了可能性。即便未來達成與否,它都創造了某種樂觀情緒。
但設定、執行目標這件事,似乎無法適用在實現偉大創新、尋找深刻洞察上。這也讓他們想質疑目標的價值與重要性。於是,有沒有第三種選項:「沒有目標的成就」不用設定目標,也能達到成就。
在空間尋找各種可能性:探索墊腳石
想像一下你身處在巨大、看不見邊界的房間。在這空間,漂浮、聚集了不同領域資訊、想法或可能性。從牆到牆、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有。有好東西、有雜訊。但空間內的好東西相對少。在搜尋空間(search space)中,有著所有可能事物的集合。
你試圖在空間中找到一條可以抵達目標的路徑。可能是比較務實的目標:一年賺 200 萬、也有比較遠大的目標:擁有無限的能源、追求終生幸福等。他們認為,找到路徑不是最困難的事,而是找到正確的墊腳石(stepping stone)。只要在搜尋空間中徘徊足夠長的時間,看到有趣機會的可能性就越高。
其中,反覆被提到的案例是:真空管是早期電腦的基本墊腳石。實際上,真空管的發明者在一開始並沒考慮運算。但運算的想法,並沒有提供對真空管或電力需求的線索。
尋找墊腳石的兩種心態:開放性、靈活性
如何找到墊腳石?什麼會阻礙我們找到墊腳石?這些問題都會在接下來的篇幅裡談到。
墊腳石具備了幾個特色:1) 偶然性:無法預測,充滿不確定性 2) 欺騙性:有些可能是偽裝成墊腳石的絆腳石、一開始不會知道它是墊腳石。
要找到墊腳石,在心態上有兩個關鍵:
對各種可能性、變化保持開放:過度專注在目標上,可能會讓你的注意力侷限在特定事物上,反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墊腳石只能透過參與不同且廣泛的活動來尋找,在廣大無邊的空間中,尋找但不試圖找到(finding without trying to find),過程中可能會有些令人意外的發現,也是種偶然性。
對機會保持靈活性、願意偏離原先的目標:當有合適的機會出現,它可能偏離了原先計畫,或是與原本的目標有衝突,仍決定要放棄原來目標、改變方向。概念蠻接近 pivot 的。
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有時搭個偶然的便車,可能是明智的。對機會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有時比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更重要。當然,有可能會失敗。
錯誤的目標、指標是絆腳石
再把搜尋空間想像成湖泊,各種資訊是突出在水面上的石頭。要穿越湖泊、得踩對石頭,才有可能。但會出現兩個問題:該往哪個方向走?哪個才會是對的墊腳石?
一開始,不會知道通往最終目標的墊腳石。這也是最初在搜尋、發現各種可能會遇到的根本問題。擁有指南針,就能讓人找到走出去的方向。
只要每往前一步,距離目標就更近。但萬一指南針是錯的呢?它就成為了找到墊腳石的阻礙。用不對的標準來衡量進步,也是阻礙。
這裡,書裡舉了一個例子是「中國手指陷阱」。這遊戲會用個竹編的小玩具套住雙手的食指,通常第一直覺會往外拉,但它只會變得更緊、更難逃脫。反而,往內擠才是掙脫的方法。
如果以往外移動為目標,移動距離作為衡量指標,基本上,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指南針。面對要解決簡單問題(賺錢、減肥等)的目標,不容易遇到錯誤的指南針,它有具體成果可以被量化。
但在解決複雜問題,像是「中國手指陷阱」等,經過各種石頭時,其中肯定有偽裝成墊腳石的絆腳石。面對這樣的情況,以向外拉的距離為指標、設定掙脫目標,不見得能掙脫,反而被困得更牢。
如何找到墊腳石:尋找新奇的想法,觀察潛在線索
Stanley、Lehman 在研究新的演算法:新奇性搜尋(novelty search)。這個演算法主要在試圖尋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但不見得要找到或達到特定目標,這也導致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如下圖,一個機器人在走廊的一端被釋放,另一端有個打開的門。機器人只有一個任務:找到出口離開。
以「目標導向」的搜尋方式,會讓電腦不斷從經驗中學習,隨著每次的嘗試,機器人都會越來越接近出口,直到它找到離開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常聽到透過漸進式的調整,更加接近目標。
以「新奇導向」的搜尋方式,讓機器人可以做一些與過去不同的行為、尋求新事物的可能性,而不是試著走到另一端。和過去不同的行為是撞牆。當它一再撞牆、牆不夠撞了、避開牆面,它也找到出口。
從結論來看,兩種方法都成功找到出口、離開。不同的是,新奇導向的方法,並沒有設定目標,只是讓機器人從中尋找新奇行為的可能性。
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墊腳石:
尋找新奇、有趣的想法與事物:這可以當作一種墊腳石的探測器。因為任何新奇、有趣的事物,有助於找到下個更新奇的潛在墊腳石。在尋找的過程中,本質上也展開了新的思考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產生複利效果。
回頭看過去出現墊腳石的線索:目標幾乎不會提供任何線索,來透露墊腳石長什麼樣子、會是什麼等。與其擔心未來想到達哪裡,不如將現在的位置和過去的位置進行比較。如果發現自己在某個新奇的地方,那這就成為了一條尋找潛在墊腳石的線索。
一個好主意會引導另一個好主意,這是墊腳石原則。除了成為熟練的尋寶者之外,也需要尋找那些在身處位置附近中新奇的線索,而不是存在於遠方目標的線索。
當沒有目的地,就不可能有正確的道路。
喜歡這篇!新奇性搜尋太酷惹吧XD
有時候探尋新想法好像更可以有新的目標跟方向